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范敏 | 清明记

时间:2025-04-04 15:02:00

文/范敏

年幼时,我的清明都是跟随父母上坟。它们奠定了我对清明初始的感知、印象和认识。清明从来多冽风、冥晦或阴雨,仿佛天然就是“鬼节”。

家乡有清明扫墓“前三后四”的习俗,记忆中,几乎每次清明扫墓都是行走在春雨中,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步入了春雨绵绵的季节。也许,先人是有意把这个节气定在这时吧。清明前后,连空气都夹带着一层淡淡的哀思。

记得第一次去丈夫老家双峰乡下为公公扫墓,那个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整个田野幽晦、氤氲、迷蒙,千米以外即不见景物,呈现出一种比夜更令人可怖的阴森气氛。山上只有三两个俯身寻觅野菜的妇人,稻田里没有劳作的农民。

叶落归根,是我们父辈的情怀。公公工作了一辈子,去世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求回到家乡,和自己的父母埋在一起。五天时间,我们马不停蹄走访了家乡所有的亲戚。

双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公公婆婆生长的地方。祖坟是在一片幽静又有着几许寥落的竹林的山上,前面是一口水塘和一条公路,山上长着一些非常普通的乡间毛竹和水杉,林中零零落落地铺着去年脱落下来的笋壳杉针,还有今春刚发出嫩芽的未知名的青草。

牛毛细雨一直在轻柔地下着,我们一行七人背着锄头,拿着烟花爆竹及祭祀品,在公公的坟上填了些土,又将周围的荒草拔掉,对墓地进行了一番修整。

婆婆在公公和祖父母墓前叨叨地给我解说,那是爷爷,这边是奶奶,那边是祖祖,再那边一点是祖祖的祖祖……几百年了,曹家林林总总的几代人都在这里聚集。爷爷、奶奶的墓保存得很好,墓碑是前些年做的,上面落了孝子贤孙的姓名。作为曹家二房长孙媳妇的我,名字也镌刻其上,我儿子的姓名也镌刻在上。

几许青烟,几句祷愿,几许哀思,几许希望。清明时节雨纷纷。想到这句话,我竟然是这样悲伤。大地被雨露浇淋得一片绿色,密密细雨中穿梭于一排排的墓碑之间;一走进园地就早已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了,来到墓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难过,想起那些个曾经那么熟悉的人,正在眼前的地下。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

清明是断魂之时,花落如雨,流水匆匆,想起地下数不清的作古者,顿觉万事皆空。空灵之余,对人事,对名利,已能从从容容淡然处之,为作古者垂两行清泪,想想落花流水的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