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辽中玫瑰产业谋新篇 无土栽培激活增收引擎

时间:2025-04-06 13:26:00

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设施农业的高效增收是关键一环。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村,凭借30余年的玫瑰种植底蕴,正探索出一条极具潜力的产业升级之路。眼下,玫瑰花定植进入关键阶段,一场农业科技变革,在马三家村的大棚里悄然上演。

步入马三家村的玫瑰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玫瑰植株不再扎根于传统土壤,而是统一安置在离地50厘米高的栽培架上,如同搭建起一座立体的“空中花园”。村民劳作时身姿挺拔,无论是种苗定植,还是浇水保湿等工作,均能轻松完成,极大提升了劳动体验和作业效率。

作为马三家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玫瑰种植一直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有131户村民投身其中,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今年,马三家村在东三省率先引进玫瑰无土栽培技术,并将其作为强村富民的示范项目。由强村公司牵头,建设了两栋高标准大棚,分别长160米和135米。

相较于传统种植,新的无土栽培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栽培基质采用椰糠和珍珠岩的科学配比,同时配套新型一体水肥微控系统,实现了精准灌溉与施肥。大棚内苗床间距80厘米,长7.6米,每张苗床可种植76株玫瑰苗。此外,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大棚的温控放风、浇水保湿和施肥作业,均能实现自动化运行,为玫瑰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

马三家村党支部书记韩鹏介绍,无土栽培技术让水肥吸收率从传统模式的40%左右,大幅跃升至80%-90%,每个大棚每年可节省成本约1万元。不仅如此,在品种布局上,马三家村在保留“卡罗拉”“冷美人”等6个经典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娘”“冰美人”等云南玫瑰新品种。经实践验证,同等种植面积下,无土栽培大棚的鲜花产量较传统大棚提高了1.5至2倍,为玫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深入推广,马三家村的玫瑰产业正向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

通讯员:张芷豪

编辑:张骁娃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