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气温回升,眼下正值雷竹笋上市的季节,一根根专属春天的美味破土而出,村民抢抓时节采挖雷竹笋,林间一片忙碌景象。
4月8日,记者来到雨城区青江街道金鸡关村,漫山遍野都是青翠挺拔的雷竹,仔细往林间瞧去,一根根蕴含着泥土的芬芳,壳薄肉肥的雷竹笋已探出头来。几位村民穿梭在竹林中,用铁铲一铲、往上一撬、用手一提,新鲜的雷竹笋就被挖出装进背篓中。
“要找雷竹密度大的地方,选大根的挖,就很轻松。但已经很高大的就不挖了,留着等它长成大竹子。”金鸡关村1组村民王凤荣一边挖一边讲起他的挖笋小技巧。
王凤荣说,因为现在是雷竹上市期,天一亮他就要起床挖雷竹笋,一天最多能挖上百斤,中午将采挖的雷竹笋剥出洗净焯水后,就拿到蔬菜批发市场售卖。这一个月挖雷竹笋挣的钱比在外面打工还多。
据金鸡关村党总支书记杨永龙介绍,过去金鸡关村土地资源有限,村民们依靠传统农作物种植,收益微薄。2009年,一位雷竹种植负责人找到村“两委”,提出流转土地发展雷竹种植的想法。雷竹生长快、效益高,且金鸡关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因此村“两委”决定将雷竹种植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万事开头难,初期村民们对雷竹种植技术一无所知,不敢轻易尝试,只有30余户自发种植。村“两委”组织地方“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凭借自身种植经验摸索前行,手把手教村民选种、栽培和管护。雷竹投产后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实实在在的成果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大家纷纷加入雷竹种植队伍。
“我们村在种植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带动约110户农户利用低效林进行雷竹种植,每户平均增加收入1-2万元,现在全村种植面积超过150亩。”杨永龙说,按照目前种植方式,管理效果好的林地亩产一季可达1000公斤。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今,金鸡关村雷竹产业已初步成为支柱产业,除鲜笋销售外,还积极探索雷竹产业深加工,条件成熟后引进雷竹笋加工生产线,将部分制成笋干、罐头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杨永龙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雷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雷竹产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让青山变“金山”,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
来源:北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