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中国核能新技术助力“全球南方”能源转型

时间:2025-04-14 08:49:00

本报记者 樊 巍 苏雅瑄

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于4月8日至11日来华访问。格罗西前往海南昌江参访了“玲龙一号”小堆建设现场,还走入中国的高校与优秀学子进行了开放的对话。在访华过程中,格罗西高度评价中方在核能发展与核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全球核能治理和发展贡献的重要力量。近日,格罗西围绕核能发展和安全等相关问题接受了《环球时报》采访,分享了他在中国收获的惊喜和感动。

格罗西到访中国的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

“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国在核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核能安全应用方面的主张?
格罗西:中国的核能行业在多个领域正经历显著增长。在持续推进现有核电项目的同时,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型核反应堆技术,例如积极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上周早些时候我在访问海南时,就参观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玲龙一号”陆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这项技术都蕴含着巨大的前景。
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正逐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对此感到非常乐观。
核能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安全体系、遵守国际标准和良好安全记录基础之上。中国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色。国际原子能机构是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看到中国在严格遵守各项规则的基础上实现核能发展,并与我们保持密切合作。中国的核能发展模式,消除了我们对核能安全问题的担忧。
环球时报:正如您所说,IAEA愿意和中国保持密切合作,您如何看待双方在核安保与核安全领域的合作前景?
格罗西:核安保与核安全是核能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不可能在拥有如此复杂的技术的同时,却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检查机制和操作规范,来确保核反应堆以安全可靠的方式运行。中国一直非常重视这一点,中国在运、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也将很快突破百座大关。
中国的核行业管理部门、核安全监管部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会议进程和标准规范更新。我们也一直在讨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新技术发展,正在构建与时俱进的核安全、核安保屏障。

中国核能企业将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环球时报:中国主张建立公平、包容的核能市场环境,确保“全球南方”国家能够公平有序参与国际核能合作。您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一领域所持有的开放、协作态度?这种合作将如何惠及更多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
格罗西: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中国重视核能发展,许多“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也对核能展现出浓厚兴趣。核能具有紧凑高效、零碳排放等优势,能够满足各国能源规划的多重需求。
当前全球仅有少数核技术供应国能进行技术转移或出口,中国正是其中之一。中国的大型核能企业都在开拓海外市场,甚至已经成为行业领先者,这也是我此行与多家中国核能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的原因,我们需要建立紧密协作机制。此外,当前核能应用主要集中于大型经济体。但随着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需求增长,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核能选项。而中国这样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等机制积极对接“全球南方”国家,核能技术将成为重要合作事项。我们也能预见中国的核能企业将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我认为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与核能发展具有天然契合度。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的这项倡议,与为更多国家提供清洁、可负担能源的目标完全兼容。
环球时报:能源多元化对能源安全有何意义?
格罗西:这至关重要。能源规划需要立足国情,比如我们谈到中国的能源市场,不能将它与东南亚或拉美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如果认识不到发展的差异,就不可能制定普遍适用的规范。但显而易见的是,从经济和技术层面而言,更多国家向核能迈进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未来会看到更多的核能与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正在转型过渡的能源,比如化石能源,一起继续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各个国家的现实情况,许多国家仍然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必须有一个有序的过渡,尊重其经济特性和就业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手段。核能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它是其中之一,而且非常重要。

从中国青年眼中看到发展前景和乐观主义

环球时报:中国高校正在加强针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核能应用人才培养。您如何看待这种学术交流与青年合作?
格罗西:这种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基,技术需要由专业人员安全操作,这离不开教育体系支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积极推动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此次访问北京大学、此前造访清华大学,我都试着与师生深入交流。
我认为教育能促进社会繁荣,也能为核能发展培养后备力量,我们正致力于在各国教育机构播撒知识的种子。
环球时报:与这些中国的优秀学子交流给您怎样的感受?
格罗西:他们的热情和乐观令我深受感染。当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正在发生。我们讨论了现实中的战争、“关税战”、地缘政治冲突,但我从这些青年的眼中看到了发展前景和乐观主义,而这正是我们需要聚焦的方向,这一代年轻人将在未来二三十年肩负重任,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保持冷静、不言放弃,坚持前行。

人工智能与核能是绝配组合

环球时报:人工智能(AI)发展伴随巨大能源需求,其发展如何与核能技术进步相结合?
格罗西:人工智能和核能是天然的绝配组合。AI数据中心需要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核能恰好能提供可扩展的基荷电力。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拥有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就可以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电网难以覆盖的地区,建立AI数据中心,或者是为小岛屿、小城镇提供电力服务、海水淡化或区域供热。今年IAEA将在维也纳举办首届“AI与核能”国际会议,我也期待有许多来自中国的与会者。
环球时报:您近日走访中国多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格罗西:来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未来也许会更频繁,是什么鼓舞着我,让我如此积极?是这里的变化,城市景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态度的变化。我从20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这些年我目睹了这些变化,这种变革活力令人振奋。我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这里也是需要我开展工作的地方。除此之外,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使我的每次访问都成为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