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95后”医师捐“髓”救人,福州创下单月6例捐献纪录

时间:2025-04-01 15:07: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3月31日,在又一波春寒的裹挟中,一袋带着温度与祝福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福州出发,被紧急送往千里之外的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就诊的医院,为患者点燃重生希望。这袋“救命血”的捐献者,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95后”麻醉住培医师严子琳。他成为全国第19726例、福建省第501例、福州市第14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助力福州创单月6例、单季度10例捐献新纪录。

严子琳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27岁的严子琳,已经有近十年的“热血之旅”。进入大学之后,他成为长沙献血屋的一名志愿者,在宣传无偿献血以及协助护士采血的经历中,他自己也在2016年10月完成了人生首次全血捐献。“想到自己捐献的第一袋300毫升的血液可以在临床上救治病人,有一丝自豪。”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热血”救人的力量,从此便开始用另一种方式践行医学生的入学誓言。2017年接触成分献血后,他主动加入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成为一名“固定成分献血者”,目前已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8年,他被长沙血液中心选中,参与无偿献血公益宣传,成为“热血代表”之一。在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严子琳接触到来自其他学校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互相鼓励,相约献血的同时还加入造血干资料库,共同许下这份意义非凡的生命之约,成为一群“热心血友”。“当时只觉得多一份样本,就多一份希望。”严子琳未曾想到,七年后这颗善意的种子会在八闽大地开花结果。

2025年2月,正在上班的他接到了来自福州红十字会高分辨血样检测通过的电话通知,放下电话,记忆涌现心头。原来,在2020年的时候,严子琳曾经接到过湖南省红十字会首次配型相合的电话通知,辗转到福建,他激动地在漳州再次留取血样,可惜后续未果。五年后,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说,他要用自己的热血去挽救患者和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此时身为医生的他比常人更清楚,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他庆幸和珍惜这份生命的缘分,更敬畏这份救人的责任。

做出捐献决定后,严子琳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捐献做准备:向已成功捐献的友人“取经问道”,做好心理建设;在确认体检合格之后,他加强了日常营养支持,积极调理身体、调整作息。3月27日签署捐献同意书后,他每天按时到采集医院报到,进行抽血和“动员剂”注射。面对动员剂带来的强烈不适,还展现出了医者的从容,他尝试着涂抹外用乳膏缓解打针引起的酸痛,避免口服止痛药影响造血干细胞活性。

3月31日,当造血干细胞采集仪器启动后,看着血液通过采血管在自己的体外循环,造血干细胞经过细胞分离机被一点一滴采集入袋,严子琳笑称自己正在用“身体力行”证明捐献科学安全、无损健康。数小时之后,严子琳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同时他也收到了小患者亲笔写的感谢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满满期待:“感恩您,给予我重生的希望。病魔无情人有情,您的大恩大德我铭记于心。等我病好了,我也向您学习,传承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编辑:陈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