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或绿色壁垒,是指 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这些措施通常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以及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包括:
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由于现代社会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此类问题表现出高度敏感性。
方式上的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具有表象上的合理性。然而,这些措施在实施中往往具有歧视性,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难以适应和应对。
实施上的歧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根据自身与其他国的具体贸易状况而设置的,目的是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为本国市场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这些措施往往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有效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
技术性:
绿色贸易壁垒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
影响上的双重性:
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可能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影响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由贸易。
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以环保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旨在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然而,这些措施也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